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0-03 13:35
江南app江南app江南app江南app很多国际学校的家长或许以为,选择走体制外的路线就等于孩子未来的大学入学问题基本高枕无忧,家长也能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殊不知,读国际学校如同在走一条玫瑰与荆棘并存的道路,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每一个希望孩子能有所成的家庭,依然要付出许多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对挑战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有时候,家长的观念、心态、行为,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教育效果。
之前,网上就流传着一份《国际学校家长分类图鉴》, 描述了几种在国际学校家长圈里,比较常见的家长类型,他们或追求完美,或过度焦虑,或超然“佛系”……每一种类型的背后,都对应着家长们不同的心态,同时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去思考、改进的地方。
不少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自己本身就是行业中的精英人士,除了对自己要求严格,在给孩子选学校方面当然也是追求最好的。
大到看学校投资方,校长,师资,录取率,课程,小到看学校宿舍条件,食堂饮食搭配,校服,都是这一类家长关注的点。
▲韩剧《天空之城》中江南app,一群上流社会的精英妈妈追求着在最好的环境下给予孩子最顶流的学校教育 图 《天空之城》
身为父母,想尽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固然无可厚非,可是在精挑细选之下藏着的,却是一种生怕孩子没能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焦虑。
剑桥妈妈、教育学家诸葛越,也曾有过给两个孩子选择国际学校的经历。她说,她的身边不乏这样因为焦虑而时常给孩子转校的家长,把孩子从国际学校转到公立,觉得不好又转回来,换一个国际学校。
其实,这些家庭本身已经拥有不错的教育背景和资源,却始终无法放下焦虑,总想要在麦田里摘到最大的麦穗,结果频繁转校,造成孩子无法获得稳定的教育环境江南app,成长的累积也大打折扣。
在多方面了解学校后,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能较大程度满足孩子和家庭主要需求的学校,同时接受学校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完美,不必过度追求所有细节的到位 江南app。
若若老师身边有不少高知父母,他们对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从小就上培优,报兴趣班,把娃一路鸡上了国际牛校,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厉害,将来一定能冲刺名校,拿下哈佛牛剑!
还记得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中,从小成绩优异的“学霸”米桃在父母口口声声的“就指望你了”中,最终心理崩塌,患上忧郁症而退学。
每个人生而不同江南app,能不能拿下名校offer,还要基于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而言;更何况,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一纸录取通知书,一个能在未来走得稳健、长远的孩子,必定不会只被一个名校的目标所框死。
注重全人教育,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也能接受他可能的失败,或许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美好可能性。
我们紧接着来说说“名校情结型”的家长。一些在就读或准备就读国际高中的家庭,对孩子非但抱有很大的期待,而且还有明确的范围目标:非G5\藤校\斯坦福\麻省理工不读!
家长会有这种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对海外大学的认知度尚不高,哪怕是QS排名TOP30以内的,也可能会被认为是闻所未闻的“野鸡大学”。
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跳不出“名校=光辉人生”的思想窠臼,认为拿到名校毕业证书,人生才有成功的可能,考不上名校就一切免谈!
▲《小别离》里妈妈觉得孩子如果考不上重点就等于这辈子完了(图源:《小别离》)
实际上,选择大学和专业关键还是要看孩子本身的能力和兴趣匹配度。一味只求名校国际校园,会让孩子的人生失去目标感,哪怕拿到了offer,也无法再激励他在人生路上再迈进一步。
名校,只是让孩子踏上社会时叩开理想的敲门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会远比握有一个名校毕业生的抬头,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内驱动力。
选大学和专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匹配,而不是一味依据学校名气。很多学校的综合排名虽然不高,但专业排名也很有优势。
有些家长十分热衷于给孩子报班,仿佛世界上没有不出色的孩子,只有没上兴趣班的孩子。 即便上了国际学校,孩子的学习也很好,仍然无法放下心来,又开始纠结孩子到底要不要去补习雅思、托福。
事实上,支撑孩子前进的,应该是孩子的兴趣,而不是父母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做出的坚持。
更何况,国际学校里本身就会提供丰富、多元的课外活动和社团,从合唱团、艺术、书法等人文类课程,到赛艇、高尔夫、棒球等体育类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点。
所以,既然已经选择了国际化教育,家长们就需要改变思路,从一味追求多、快,到更关注孩子本身的节奏和兴趣点上。
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社会里,有时适当“慢”一点,遵循孩子自身的成长节奏,细水长流,或许会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不少家庭选择国际高中,是看重学校有丰富的软硬件设施、对学生的成长情况也更为关注、管理更精细,家长的压力会小一些。
但同时也有些家长对国际学校有片面的认识,认为孩子只要能在国际高中里混到毕业,总归能考上个大学,至于自己嘛,就什么都不用管,全部交给老师和学校就好了!
这种想法看似“佛系”,对孩子的成绩“无欲无求”,实则是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即使是就读国际学校,想要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家庭和父母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国际学校里,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做决定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选课、选大学、选专业,家长要多与孩子、学校做沟通,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
一些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对国际化教育领域的内容了解不深,知之不详,对学校只留下“只要进了,读了,就能衔接海外名校”的简单印象。
播播老师之前就遇到过有的家长,因为某校的AP课程名气大,就以为孩子读了后,理所当然地能去冲刺牛剑、G5,其实AP课程在美国申请方向上会更有衔接优势。
其实,读国际学校也有很多的细节讲究。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将来的出国方向、选择什么样的国际课程更合适、如何提前做时间规划……都是需要家长在深入了解后,再和孩子一起做出决定的。
家长先确定孩子的出国方向,再选课程,对留学目的地、学校、课程体系都尽量多做一些了解。倘若对这些方面尚存许多疑惑,可以多参加一些专业的国际化教育咨询会,让孩子提前体验,早做规划。
讲了那么多,并非要大家对号入座。教育路上,谁都不是完美的。当下世界局势多变,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家长的教育焦虑总是不自觉地被催生。
想要努力做一个能与时俱进的智慧家长,若若老师建议大家或许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尝试,为孩子找到适合的学校。
比起疯狂报班、焦虑转学,进入国际学校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己的观念,放下对成绩的执念,关注于更能决定孩子长远发展的品格和能力的培养上。
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孩子能对自我生命价值做出探索,有所认知,同时对世界保有好奇心和终身学习的兴趣。
促进孩子成长的不止有老师、学校,还有家长自身。想要今后能陪伴孩子胜任这个世界的挑战,不仅是孩子需要学习江南app,家长也需要不断进步。
做成长型的家长,不断跳出舒适圈,以开放的心态和视野去看待孩子的所想所为,与孩子共同学习新鲜事物……与他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并牵手走向下一个挑战。
虽然让娃自由成长是一种很nice的教育方式,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阶段里给予的爱与关怀,依然十分重要。
同时,在沟通中不仅仅是要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遇到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思想,在懂得他的内心后,接纳他的一些“不完美”,甚至是与众不同。
总而言之,选择走国际化教育路线,并非意味着轻松与减负,家长在孩子任何的教育阶段所需要花费的心思,依然不可或缺。
包玉刚|深国交|上中国际|北京鼎石|北京爱迪|平和|协和|赫贤|上海领科|WLSA|新府学|瑞得福|A-Level|IB|AP|DSE
2024THE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北大力压哥大,牛津蝉联第一,Top 10大洗牌!
“海外陪读妈妈,被割韭菜?”为了孩子教育远赴国外,这条路比她们想的更难...
明星也进家长群?Angelababy微信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